客家点心已有上百年历史,其点心种类繁多,不管是逢年过节,探亲访友或去祈福,客家人都会把糕点带上,有吉祥如意之义。
在旧时代,客家人逢年过节及做喜事才能吃上的“好东西”,每种糕点几乎风味独特或者反映了一种习俗,客家人历来善于制作糕点且技艺高超,至今他们仍爱用自己的土特产制作传统有名的糕点,客家糕点具有取材广泛、加工方法独到、风味独特、品类繁多、易于保藏等特点。
猪肠糕
猪肠糕,没有猪肉也没有猪大肠,只是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形似猪大肠的小圆柱圆形糕点,香甜柔韧,不黏不腻,是客家人逢年过节的必备甜点。也是许多在外客家人难以忘怀的故乡味道。
云片糕
云片糕是承载客家记忆的小点心,旧时客家人办喜事、办大事大多都有云片糕的“一席之地”。云片糕香甜可口,黑白相间,一片片夹杂着榄仁、芝麻、杏仁、瓜仁的米糕,掰下一片送进嘴里,如雪花融化般,轻轻一嚼,清甜细腻之感瞬间化开。
白切糕
瓜片、白糖、花生、芝麻、葱油,这些都是做白切糕时必不可少的原料。因为如今人们都讲求清淡、养生,所以现在的白切糕在糖分配置上会有所调整,较为清淡。糕点做成砖样,一般用刀切成片或者块来使用,糕饼香味很厚,非常纯粹。
鸡仔饼
用猪肉、糖、白芝麻、瓜子仁、榄仁等拌香料作馅,面、糖、油糅匀作皮烘成。金黄油亮、酥脆甘香、咸甜适口。
糖花生
这个大概是最能唤起一代客家人记忆的小零食,记忆是小时候的草纸小包,迫不及待地打开,挂着洁白糖霜的花生就静静地躺在粗糙的草纸中,每次总是不舍的取出一粒放到嘴里含着,等到糖霜完全化开后才将花生咬碎再来一次香脆的享受。即便是这样仔细的吃法,架不住一颗接着一颗不愿停嘴,一包挂霜花生很快就会见底了。
豆韧糖
客家花生糖,有硬糖和软糖两种,其形似台湾“牛轧糖”,但却不是用牛奶制作,而是用花生和红糖浆熬制而成,以往客家人一般用播种剩下的花生做花生糖,象征今后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。
牛筋糕
客家牛筋糕已有300余年制作历史,它制作工艺精细,从磨粉到上糖再到蒸煮成糕,比一般糕类的制作时间要长一倍多。牛筋糕韧而不硬,软而不烂,入口有一定的嚼劲,好吃却不粘牙,因其口感像牛筋一样有韧性而得名
米程
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客家农村,每逢过年的时节,就会看见一些师傅挑着黑黑的崩锅,走街串巷,为山村里的人们制作美味的过年美食——米橙。米橙是以往客家人家家户户必备的过年美食,米的香味被发挥得淋漓尽致,加上一层糖附在上面,使米香和糖完美粘合在一起,一口咬下去,糖立即融化溢满口中,爆开的米香松脆,吃了口齿留香。